文化艺术国际网:文化旅游——走进国家AAAA级风景区人祖山!

发布时间:2020-07-22,浏览量:2140,

      壶口之东,距河岸约2O公里处,有一座古老的大山,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千年古树,绿荫蔽日,景色宜人,兼有众多传说,这就是黄土高原晋西南边陬有名的人祖山。起初见于史书记载的是《史记》,说它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叫狄城或翟城,晋文公避骊姬之难时曾在这里住过五六年,但没有讲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到公元 527年郦道元写《水经注》时,说它叫风山。因为传说中的女娲氏是风姓人,后人(约在宋朝前后)为了塑造这个山与风姓人的关系,说:“人根之祖曾在吉州”,将它改称人祖山。这些说法尽管有些荒谬、臆造,但作为一地风光仍受到人们的保护,屡增建筑,越来越完整地向传说中的人祖山方面发展,给这里留下众多宝贵文化遗产。

         图为人祖山风景区总裁、董事长  耿世文先生

      文化艺术国际网:国家AAAA级风景区人祖山(英文名称:rei tsou san)

       人祖山主峰为人祖庙,海拔1742.4米,周围建有大小庙宇16座。人祖庙建在伏羲岩上,占地约四五亩,内有后宫、献亭、增房、乐楼、钟鼓楼。在塑像座下有今人掘出的一只木箱,盖书“大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庙为天火所焚,装皇骨于箱,埋神座之下的”记载。创建年代无考。山巅西南有一平台,称“卧云台”,上树碑褐数块,文字已脱落不清。台畔地平处有一锅状石窟,俗称“天盆”,传说为人祖洗漱用具。崖畔陡壁有清同治十三年所镌“伏羲岩”三个大字,岩下崖凹处置有尺余高的十八罗汉。崖畔有一出入门洞,上嵌“南天门”匾额,以下石阶小径可通诸峰。卧云石畔有一 100多高的陡壁,俗称“舍身崖”,

      崖壁半腰建一悬空小庙,上下无路可攀,由上问下俯视,风萧贯耳,令人生畏。主峰西四公里处有一梁叫“苇于梁”,上建石寨可容百余人。此寨三面陡峭,一面有阶可攀。寨壁有“天福二年(注:后晋年号,公元 937年)正月十六,一州人户在此避难”石刻,寨内有旱井、石碾,这就是吉州有名的南山沟寨。清代编的《吉州志》记曰:“州北六十用深山中,四面俱石崖,垒级以登,一人扼守,万夫莫上,刀剑炮石皆不能坏。”主峰西一公里处有一宝光寺,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明末陕西宜川赵子和在此隐居。主峰西五公里处有“兀”形石咀,高约 200术,三面临渊,一面梁头建有 162个台阶,可直达庙门,俗称高庙。主峰西七八公里处,有一大石洞名门“风云洞”。传闻此洞

      深不可测,洞风习常如雷,村民为防蛇虫狼豹出没其间,用石封垒洞口,洞外有清康熙五年(1666年)所建“多手佛”寺。主峰北10公里处,有一孔山寺,俗称透窟窿寺,是人们沿着石岸自然形状而建,内有三个小殿,泥塑三大士、观音等像。人祖山上,不仅人工建筑奇特,且有一望无际的天然森林,春回百花盛开,清香扑鼻;夏季林荫蔽日,清凉透心;秋季果实累累,行人碰额;冬日银装素裹,松怕翠绿,产猴头、蘑菇、树花、木耳。山中有金钱豹、野猪、褐马鸡、麝、獐等动物。人祖山,不仅有瑰丽清幽的美景,而且有令人神往的传奇。这吧有穿线架,滚磨沟。相传在上古时,洪水滔天,淹没丘陵高山,只有伏羲兄妹二人登上人祖山避过了洪水,为传宗接代,通过隔沟穿针引线,隔沟滚磨扇,结为伉俪,繁衍了一地人口。后人为怀念他们,于山巅建庙,每届农历七月十八,朝山集会纪念。

      忘忧山庄是具有休闲、游乐和餐饮、住宿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景点。这里有供游客住宿的122孔窑洞:标间98个、套间20个,可同时容纳200人入住;有供游客就餐的“餐饮长廊”、“多功能四合院”、“药膳坊”、特色小吃摊位等,可同时供400人就餐。沿忘忧山庄的河谷由下游往上依次建有琴、瑟、笙三湖,以纪念伏羲作琴瑟、女娲作笙簧的功迹,并有“琴瑟和鸣”的含义。湖上设置水上碰碰船、水上自行车、垂钓等游乐项目;地上游乐项目有卡丁车场、木制古式秋千、古代民间棋类、古代箭弩射场等;在多功能四合院的第四层设有“研易养生堂”,请周易名家、养生专家轮流坐堂,传易理,授天人合一之道,析自然,教遵循规律之法,以满足游客趋吉避凶、禳灾祈福、追求健康幸福的需求。

扫描访问文化艺术国际网官网

文中部分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认为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待核实后予以删除!

​《文化艺术国际网》2023新春贺词
《文化艺术国际网》董事局主席马小平金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