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讴歌祖国,讴歌党,讴歌人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激发全社会各界民众奋发向上、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充分树立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坚强信念,建设网络大数据,传递正能量。由《文化艺术国际网》创意策划并主办的:中华好才艺“首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才艺网络大汇“活动将于2020年9月1日起正式启动。
《文化艺术国际网》致力于打造一个全球性、权威性、专业性、导向性的传统文化和时代最强音才艺网络大汇集这一品牌活动,为全国各地文艺表演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艺、彰显风采的璀璨舞台,圆其一个艺术梦、爱国梦和强国梦。活动组委会将通过互联网平台征集以配乐诗朗诵、戏曲、歌曲、舞蹈、曲艺(包括相声、评书,快板、快书、鼓曲、唱曲)、器乐等民间优秀才艺(节目),向世界展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携手汇融世界文明”之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文化。欢迎社会各界有相关爱好的个人或团体参与并踊跃投稿,让历史记录我们点点滴滴的努力!
参评视频为:(少儿业余组)才艺表演 (对口快板)《邯郸学步》作词:李书岭 ;指导:张全福、徐贵海;表演者:王浚桦、汪炳燚!
邯郸学步
作者:李书岭
巍巍太行山连山
攸攸滏水湾套湾
自古燕赵多轶事
一壶清茶任笑谈
说的是 战国时
燕国寿陵一少年
年方十八未弱冠
从小就缺乏自信心
事事他都不如愿
衣服总是人家的好
饭菜人家的更香甜
这一天 他在街上漫步走
听两人窃窃私语在交谈
说有那么一位小青年
他一步走 三步颠
好象罗锅爬大山----难看
人家赵国人走路姿态美
比咱们燕国更好看
少年心中犯嘀咕
一股怒气涌心间
这明摆着是在嘲笑我
笑我走路不雅观
我何不前往赵国去
学一学走路的好身段
学成归来我走的美(呀)
看谁还敢笑话咱
(白)说学咱就走
他备足了干粮和盘缠
跋山涉水把路赶
这一天来到了邯郸城
哇----
果然是繁华热闹不虚传
城北门外有座桥
横跨沁河通北关
护栏上有狮面兽头十八对
青石桥面平又宽
但只见
紫山西峙七彩霞光吐瑞气
沁水东渐一泓甘霖润桑田
桥上人来人往如穿梭
走路的姿势
千差万别各有特点
孩子们 欢蹦乱跳一阵风
老大爷 沉稳安详很悠闲
小伙子 雄健有力快如飞
姑娘们 飘逸灵动轻如燕
这时候
一个白面书生桥上过
斯文持重美翩翩
寿陵少年跟上去
认真模仿不怠慢
又见一个武生走上桥
昂首阔步特矫健
少年急忙跑过去
亦步亦趋跟后边
用心学 认真练
学了李四学张三
整整学了一个月
各种姿势都学遍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
叫做贪多嚼不烂
各种姿势都没学好
反把自己的步法全忘完
这一天 红日西沉天色晚
桥上的行人已不见
他想转身回住所
未曾起步犯了难
不知先迈哪条腿
手脚的配合想半天
步幅不知该多大
步频难定快和慢
千头万绪涌心中
搅在一起如麻团
斩不断 理还乱
头昏脑胀目晕眩
两腿一软瘫地上
四肢着地背朝天
(白)趴下了
他不禁仰天叹口气
唉!学步难 学步难
还是爬行更简单
手脚并用爬过桥
遥望家乡泪不干
这就是邯郸学步醒世传奇一小段
可难坏了这位燕国寿陵的小青年
到后来
沁河桥改名“学步桥”
邯郸学步韵事千载广流传
表演者介绍:王浚桦 ,11岁,邯郸丛台小学六年级学生。爱好书法、快板文艺,一年级开始跟着徐贵海和张会福老师学习快板。徐贵海和张会福老师是侯宝林大师的徒弟李如刚的拜师弟子。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学会了好多段子,如《中国梦》,《中国赞》,《快乐邯郸行》等,这些由李老师创作的新段子,还有《吹牛皮》,《理发匠》,《割草》,《下棋》等传统快板段子。感谢三位老师的辛苦付出,谢谢敬爱的老师们!谢谢!
表演者介绍:汪炳燚,男,九岁,邯山区实验小学3年级学生,爱好围棋、快板文艺。2016年入《邯郸丛台快板文艺社》学习快板,在侯宝林大师的徒弟李如刚先生的拜师弟子徐贵海、张全福老师指导下,说快板的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多次在学校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演出,得到观众的好评和老师的认可。
文中部分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认为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待核实后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