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国际网:品牌人物宣推——访中国福建莆田南少林寺武僧总教练门正法师!

发布时间:2020-04-22,浏览量:2566,张礼晟 整理

      莆田南少林寺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国宝贵的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相传河南嵩山少林寺13位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予“僧兵”称号,并准许在全国各地建立10座分寺。据考,位于荔城区九莲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10座分寺中较早创建的分寺之一。因其规模宏大(占地约3万平方米),武风鼎盛,影响南中国,故也被称为南少林寺。该寺于清初被清兵焚毁,但其丰富武学却在民间被广为传承。在莆田,鹤拳、罗汉拳、梅花拳、洪拳颇负盛名。南少林武术已经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少林寺,这座深藏在九莲山中的禅宗古刹,在历史的长河中起起伏伏,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它丰富的武学一直传承到现在,其中,鹤拳、罗汉拳、梅花拳、洪拳颇负盛名。

      在我们现实当中,有很多人的功夫梦都是从小说和电视剧里萌芽的:降龙十八掌、凌波微步、轻功、铁砂掌、一指禅……但是当笔者问正在走访的南少林寺武僧总教练门正法师,在少林寺的功夫当中究竟有没有这些招数时,门正法师只是淡淡地说:“先从梦里出来,再跟现实打交道”。

      门正法师先从少林功夫的传承开始讲起。他说,少林功夫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佛门禅宗祖师达摩,发现如果久坐不动,身体容易於堵,不方便精进修行,所以教僧众习武健体;第二,一段时期,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很多官员和将军心生厌倦,弃官不做,放下一切,带着一身武艺,入佛门修行;第三,以前少林寺会定期邀请武林正派的高手们前来切磋武艺和探讨武学,逐渐把各门派功夫的精华融合成了佛门自己的功夫。

      门正法师说:很多小朋友因为向往少林功夫而来参加夏令营,渴望在短短的一周之内习得一身武艺。其实参加夏令营,只是希望孩子们能体验一下禅武,至于真正的功夫,没有长时间的修行和刻苦练习,是很难有境界可言的。

      平时过来参与孩子年龄尚小,“禅”是很难一下子教明白的,但是可以先教他们一些行为规范,包括感恩、习劳、孝亲等,这些是“禅”的基础。会用一些方法让孩子们体验“禅”,而不是讲理论。法师会把“禅”做出来给孩子看。如果想学功夫,一定要先有兴趣。对于年纪小的孩子,家长可以介绍一些禅武的思想给他们,比如给他们看正面的功夫电影等等,多给他们树立这方面的观念,孩子自己便容易往这方面去发展,但一定不要强迫他们。

      几岁开始练武都可以,只要兴趣足够了,6岁就可以开始习武了。不同年龄有不同年龄的习武方式。再则练武不单是练身体,还练意志力,练武的孩子做事会很坚决。因为他们在功夫里是这么感受过来的,有这样的心态。能练好功夫,也可以用同样的毅力做好其他任何事情。

      在谈到“禅武”时,他说:禅武,是少林的特色文化,它与民间武术概念不同。民间的武术、武功,都是重视有一个“武"字。而“禅武”则不同, 是先有禅,再有武。一般的武术,是直接追求自己在武术方面的理想和目标,而我们禅武,要先修内在,即先修心,再习武。

      “禅”,大乘和小乘不一样,小乘禅最有代表性的是四禅、八定和九次第定。大乘是要观想,观的方式也不一样。禅是一个广义词,禅武,禅茶,禅医,都是不同形式的融合。这就要看我们自己的心缘在哪里。如果我们的心缘在武术上,就是“禅武”;如果我们的心缘在茶上,就是“禅茶”。“制心一处”,就是“禅”,想修“禅”,就要先学行为规范,收摄身心,再练武。所以,南少林夏令营的课程安排也是这样,并不是一上来,就让孩子们练武,而是先规范行为,习劳、惜福、感恩。

      先走基本功,当一套拳打了很多遍了,再放下,用心体悟。再出来时,拳的效果就不一样了。这和单单追求形象的层次就不同。用心打拳和用形打拳,气息是不一样的。

      有很多人问,怎么没看到法师练武啊?对此,门正法师笑答:“练武其实是每个人自己体会,不是摆出姿势才叫练武。心缘在武术上,就是在习武。练‘形’容易追求别人的评论,练‘心’的气场是不一样的。通过内心的修炼之后,外在展现出来的武术是不一样的,你的眼神是不一样的,拳有没有味道是不一样的,气场也是不一样的,”。世间人就是太注重“我”,“我”在做,这是“我”的,“我”想怎样……有“我”的执着在,一触碰“我”,就很难接受。武术也是一样,练武之人一定要控制我执。该你呈现时要呈现,但决不能追求虚荣和名闻利养。我们佛家,自利利他,练武是为了度化众生。门正法师的一番话,令人感触很深!

       当笔者问道练武需要吃苦,需要咬紧牙关坚持。这会不会是一种执着呢?睿智的门正法师如是回答:贪欲和求知欲是不一样的。执着是一种贪欲,贪虚荣、贪地位等等。求知欲,则是一种对真理的渴求,用在武术中,就是想探索武术世界中还有什么我不了解的。

      门正法师还说:孩子不是机器,现在的家长,在小孩子的教育上,喜欢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喜欢送小孩子学钢琴、学跳舞等,孩子多才多艺了,家长自己却不会。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教育,孩子们会对父母生起傲慢心,这样,中华的传统文化还怎样传承呢?孩子不是弹琴、跳舞的机器,他们需要文化来滋养心灵。中华的“禅武”之道,也值得有兴趣的孩子们来学习。

      讲到这里,门正法师因有公务不得不提前结束了这次采访,他起身匆匆与我们告别,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潇洒自在的背影,和一连串关于禅武的遐思…

(以上根据作者延巴文稿整理而成)

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待核实后删除

​《文化艺术国际网》2023新春贺词
《文化艺术国际网》董事局主席马小平金虎归